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地方动态

南阳:追云逐雨催甘霖

时间:2024-06-20 来源:南阳日报

6月16日的大雨,让南阳大地迎来了久违的甘霖,当天全市各县市区普降中到大雨,旱情得到有效缓解,而这场大雨的背后有着惊险的故事……

“B-12QH号运12增雨飞机检查完毕,请求起飞。”6月16日上午9点30分,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,省气象局接南阳市政府邀请,派出部署在郑州上街机场的增雨飞机赴我市开展增雨抗旱作业。

当天,机组由机长胡志兵、副机长陈一龙和高级工程师彭冲、程博共同组成。“飞机携带24根烟条,相当于数千枚降雨炮弹。每根烟条里都含有催化剂125克,而1克催化剂就可以形成数百亿到上千亿个冰晶核。”彭冲经过对空中大气的监测、综合分析和数值计算,他确定催化作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内乡、西峡、淅川等地。

上午10点钟,飞机从1300米高空开始拉高入云。胡志兵全神贯注地操控着飞机,彭冲和程博据地面通报的天气情况和气象雷达进行测量和计算,以便在更好条件下追云增雨;副机长陈一龙时刻与地面保持联系,为机长安全操作提供数据。

在到达南阳上空5000米高度后,彭冲摁下烟条点火控制器上的按钮,安装在飞机两侧机翼下的烟条就燃烧起来,冒着红色的火焰,生成催化剂撒向空中,无数颗小微粒飘散在云层里,吸收云中的水汽,最终形成降水。

在地上是闷罐子,上了天又是冰窟窿,两个多小时的人工增雨是在零下7摄氏度和极度缺氧的环境下度过的。“当天,为了达到最好的降雨效果,飞机选择在4500米—5200米的高空追逐云团,气温下降显著,飞机两翼也结了三指厚的冰。”胡志兵告诉记者,人工增雨飞行与平时不同,不是避开云层,而是要往云顶甚至云团里钻,云层越厚,对流就越强,增雨的效果就越好,为了对抗恶劣天气,他们准备了氧气瓶和军大衣。

11点36分,南阳上空云团中雨滴开始聚拢,一场大雨正在酝酿。而此时,机组却被困在了天上——机场塔台发来雷暴预警,飞机无法降落,预计雷暴会持续一小时以上。眼看着携带的油量已经不多了,胡志兵充分考虑飞机安全因素后,决定返回上街机场,此时返回的路也因为增雨作业影响,航道充满冰晶,飞行异常颠簸,发生危险的概率大大提高。

胡志兵意识到飞机已经处于临界状态,第一时间选择改变飞机姿态、上高度的办法,将飞机抬升高度至6000米,顶着高空缺氧和更加严寒的恶劣环境,飞机在登封上空盘旋等待了两圈,待天气稍微稳定了一些后,成功联系上塔台,安全降落。当天下午,南阳全市平均降水量22.0毫米,降水量较大的站点为淅川王家庄90.7毫米、内乡大桥83.0毫米、西峡丁河69.4毫米,南阳时隔40多天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甘霖。

6月18日,机组人员再次来到南阳准备进行第二次人工增雨,距离上次增雨已经过去了两天。彭冲告诉记者:“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、是长期保障重点,河南气象部门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,帮助南阳人民共同抗旱保秋。”


责任编辑:袁月